結構化學習
每單元30分鐘,每六個單元完成一個週期。
OpenSchool 是一個面向 18-99 歲的教育平台,提供 30 分鐘單元的結構化學習週期。贊助者支持潛在教師培訓,成為活躍教師,提供教育服務並獲取報酬。平台功能包括課程管理、互動學習工具、個性化學習路徑和贊助管理,並使用開放幣系統促進資金流通和透明管理。加入 OpenSchool,參與這個創新教育生態系統,共同推動教育發展。
1. 角色關係與時間幣流動:
- 確定平台三個主要角色(老師、學生、贊助人)之間的關係與時間幣的流動模式。
2. 平台概念與標語:
- 討論平台的標語和整體概念,例如「人人為師共學共創」和「好老師的育成中心」。
3. 贊助方案:
- 確定贊助人可以對老師或學生進行時間幣贊助的方案,並討論如何在平台上顯示這些資訊。
1. 進度狀況:
- 平台目前在開發角色關係圖、時間幣流動圖等視覺化工具,預計增加更多圖表以清晰展示平台運作模式。
2. 時間幣概念:
- 已初步定義時間幣的使用方法,包括老師、學生和贊助人之間的時間幣交易模式。
1. 角色切換與贊助人定位:
- 討論如何在平台上清楚地展示角色切換及贊助人的特殊地位,確保用戶理解不同角色的功能。
2. 時間幣理解:
- 需要進一步教育用戶時間幣的概念及其運作方式,以確保使用者能夠順利操作。
1. 圖表完善:
- 繼續完善平台角色關係圖、時間幣流動圖,並增加角色功能圖,清晰展示各角色的具體操作。
2. 時間幣教育:
- 制定時間幣使用指南及教育材料,幫助用戶理解並熟悉時間幣的使用方法。
3. 平台功能優化:
- 根據會議中提出的建議,優化平台功能,特別是贊助人功能的設計與展示。
1. 角色關係討論:
- 主要討論平台三個角色之間的關係及時間幣的流動模式。
2. 標語與概念:
- 確定平台的標語「人人為師共學共創」和「好老師的育成中心」,並討論如何在視覺上展示這些概念。
3. 贊助方案:
- 討論贊助人如何在平台上進行時間幣的贊助,以及如何將這些資訊透明化地展示給用戶。
1. 完成角色關係圖:
- 依據會議討論結果,完成平台角色關係圖及時間幣流動圖。
2. 教育材料製作:
- 開始製作時間幣使用指南及相關教育材料。
3. 平台功能優化:
- 根據會議中提出的建議,優化平台功能,特別是贊助人功能的設計與展示。
1. 校園概念展示:
- 討論如何用虛擬校園的概念來展示平台的各項功能,並提供用戶更直觀的使用體驗。
2. 外部資源整合:
- 討論如何將外部資源(如贊助人)與平台內部資源(如老師和學生)進行有效整合。
- 討論了平台角色(老師、學生、贊助人)之間的關係及時間幣流動的模式。
- 平台的標語「人人為師共學共創」和「好老師的育成中心」獲得了共識,並將進行視覺化展示。
- 確定了贊助人可以對老師或學生進行時間幣贊助的方案。
- 討論了如何展示角色切換及贊助人的特殊地位,確保用戶理解不同角色的功能。
- 提出將虛擬校園概念融入平台,以提供更直觀的使用體驗。
- 討論了未來計劃,包括完善圖表、教育用戶時間幣的概念及平台功能優化等。
會議開始
[00:00 - 00:12] 就是相對是比較單純的這樣。對,因為履業保證它是有預付超過一年,那對我們來講,這是有可能它超過一年還沒用,但是它有個限額是五萬元。
[00:12 - 00:25] 所以我們其實不太需要自費的人超過五萬,所以說這個部分我們應該是對付費的學生應該是OK的。
[00:25 - 00:37] 對,付費的學生應該是OK的。對,然後說我的意見,現在就是捐款的部分,它也有特定目的特定用途,可以不必退還它的購買課程的金額。
[00:38 - 00:51] 所以我才寫了那個開放金幣的那一段,就是要說明捐款,一旦收到收據就不能退了,所以要把這個付費和捐款的儲值做一個賬務上的區隔。
[00:51 - 01:01] 也做一個合約上的區隔,這其實都是依據行政院公報的立法原意。實際上,我們可能還需要參考平台會員制的一種上課方式。
[01:02 - 01:10] 像Tutor ABC,他們是屬於比如說學英文,就找到那個老師,直接付那個老師的課程,或是儲值的概念。
[01:47 - 01:58] 他們比較針對網路下載型的課程,而Tutor ABC是人與人同步課程,所以我們課程屬性比較接近Tutor ABC。
探討平台教學模式
[02:10 - 02:22] 我的理解是比較像好學校,好學校也是人跟人的課程,可是好學校好像大部分是錄影的,同步課程比較少。
[02:34 - 02:46] 所以我們可能除了好學校這種下載型的課程,也要看看Tutor ABC的制度,因為他們也是網路上召集學員和老師。
捐款與支付流程探討
[04:45 - 04:55] 平台式的消費合約沒有指定內容,加入後經過媒合,有一個預付儲值的付費體制。
[05:08 - 05:21] 付費和捐贈的幣與老師拿到的幣應該要有所區隔,這樣我們可以知道發幣的依據,是平台有收到錢還是沒有收到錢,應該是不同的流通記錄。
[05:44 - 05:50] 我們看到行政院的公報,發現原來還有一個返還未使用點數的相關約定,所以返還的考慮還要再做區隔。
討論開放幣種類與功能
[06:14 - 06:24] 所以我們才會想出金銀銅三種類型,再把行政院公報裡的規定放在自費型的規定中。
[07:10 - 07:18] 需要有三種類型,在統計上每個人賬戶會知道有多少的金幣銀幣銅幣。
平台營運與管理
[07:52 - 08:04] 請問他們的匯率是一致的嗎?金銀銅匯率目前都是一樣的,我們設計的支付方式是綜合使用。
[08:22 - 08:28] 我們目前設定匯率都是1,可能經過時間演化可以加上匯率的考量。
[09:10 - 09:22] 我們設定了幾個類型,支付方式在系統裡會有優先次序,從消費者保護角度出發是銅幣優先。
[09:44 - 09:50] 匯率設定是1,銅幣和銀幣優先使用,剩下的金幣可以使用。
[09:59 - 10:01] 所以如果有三種幣,使用上會有優先順序的問題,這個設計需要優先次序。
[10:12 - 10:22] 使用上的優先次序,邏輯上是同幣優先,其次是別人捐給他的,最後是付錢。
[10:48 - 10:58] 我們在平台上設計的優先次序,可以讓會員在辦理退款或捐款時看到他的幣別。
[11:01 - 11:09] 我們會在系統上設計開放幣,使用的時候優先順序已經預設,會員不需要決定優先次序。
教學課程與收益分配
[32:52 - 33:05] 假設我要開一堂課,找五個學生,大概可以收到多少的銅幣,五個學生就有五個時間幣。
[33:30 - 33:42] 這樣五個學生的課程上完,可以有30塊,乘以0.7就是21塊銅幣。
討論商城支付與退款
[37:29 - 37:42] 購買商城的時候,如果老師累積了很多銅幣,銅幣也會轉換成現金,平台需要支付給廠商的價款。
[37:42 - 37:54] 購買商城的時候優先順序是銅幣優先,然後是金幣,最後是銀幣。
[38:05 - 38:17] 我們設計的是銅幣優先使用,因為銅幣不能兌現,銀幣和金幣是次要的。
[38:28 - 38:36] 所以老師使用的銅幣,其實也是從現金轉換過來的。
[38:38 - 38:48] 購買商城的時候,使用同幣和金幣支付,可以綜合使用。
[39:11 - 39:22] 所以老師可以用銅幣購買商城的商品,平台會有收益。
討論捐款收據與平台功能
[54:08 - 54:21] 捐款收據的點數要不要限制用途,我原來寫的是希望盡量開放,可以買自己想買的東西,也可以上課。
[54:44 - 54:56] 捐款收據的點數應該只限於贊助他人購買平台的商品或服務。
[55:21 - 55:31] 捐款收據應該有使用限制,不能拿來購買自己使用的東西,以防被有心人士扭曲。
結論
[57:11 - 57:21] 捐款收據的金幣產生點數,限於購買課程給其他人或購買商品,不能自己使用。
[57:21 - 57:33] 專款專用於開放學校平台的商品和服務,限贊助他人購買。